輔仁大學 . 全校電子公告訊息 |
瀏覽訊息 . 返回訊息列表 |
主旨: 【電影講座】熱愛奇士勞斯基《三色之藍白紅》的方法
[ 其他活動(非演講研討訓練) ]
發文日期:2023-03-22 活動名稱:熱愛奇士勞斯基《三色之藍白紅》的方法
活動時間:2023/3/29 12:30-15:30 活動流程:12:00 簽到入場;12:30-14:10 放映《三色之藍》(Trois couleurs – Bleu);14:10-15:30 講座 活動地點:聖言樓 1F 百鍊展演廳 入場方式:請上輔仁大學活動管理系統免費報名: http://activity.dsa.fju.edu.tw/Activity.jsp?activityID=30906(活動代碼 30906) 講者:巴黎第七大學法國文學(符號學)博士 劉光能 波蘭導演奇士勞斯基(Krzysztof Kieslowski, 1941-1996)因《三色之藍白紅》(Trois couleurs – Bleu, Blanc, Rouge, 1993-94)系列電影而穩坐國際大師的地位。 他在發表這三部以法國資金為主﹐波蘭﹑瑞士為副﹐分別在三地拍攝的跨國電影之首──台譯《藍色情挑》──其時﹐透過法國傳媒對世界宣告﹐片名取自法國國旗的三個顏色;但是無關政治﹐分別代表法國大革命的三大理想──自由﹑平等﹑博愛──在日常的實踐。 這話也許造成台灣乃至法國等歐美影評、學界錯失其中的反詰﹑他意……與深意﹑真義﹐長達30年之久? 一般書迷﹑影迷的認知﹐乃至傳統評界﹑學界的評析﹐偏向以「作者說法」為最高甚且唯一準則。然而﹐打個不怕煞風景(可是一點便通)的比方﹐「創作」有如「作案」﹐存在種種起因﹑過程與結果。同此﹐文學與電影「解讀」一如偵探辦案﹐也存在類似「涉案人取證/現場蒐證/周邊蒐證」的基本工夫。 首先﹐涉案人自白──有關創作緣起﹑理念的公開或私下說法──應予聽取但不可無條件盡信﹐其理至明。因為可比「案發現場」的「正文文本」亦即焦點作品本身﹐以及「周邊文本」也就是作者的其他作品﹑所處的時空﹑各種人際(與「文際」)關係……﹐對於「現代辦案」﹐若不是相較更加重要便是至少不可忽略(同時也須講求方法)的「蒐證」管道。 「辦案說」看似煞風景﹐卻有其普遍適用性。用之於奇氏還特別沒有「違和感」:單說《三色之藍》﹐片裡不就滿是「可無而有」,看似無謂但是往往不僅上場甚至搭配幾句對白的串場﹑陪襯人/物﹐盡是「若有所指然則有些莫測高深」的細節描繪和象徵意義? 再舉具體一例:關於《三色》系列﹐國際上一概稱之「三部曲」(trilogie/trilogy另譯「三卷集」)﹐奇氏本人一向默許從無異議。可細究之下終將發現﹐《藍白紅》三者之間其實暗藏較之嚴密﹑精妙許多的「協奏曲」(concerto)架構! 一言以蔽之﹐奇士勞斯基《三色之藍白紅》系列﹐在視覺與聽覺等「感官上的精雕細琢」看似一覽無遺實則未必;此外怕也依舊藏著涉及西方深層﹑共通文化的「涵意上的精雕細琢」……有待世人探掘﹑偵斷 ?
|
系統管理單位:資訊中心網路與資源管理組 電話:(02)2905-6467 |